为什么选择很多谷歌Google SEO服务商还是没有效果?前几年与A代运营公司合作, 效果不理想; 今年换成B公司,但仍久没有太多起色。 怎么办?到期后明年再换C公司? 这样来来回回 又是3-4年过去了。 自己企业网站总是在重建中。非常苦恼,难道企业外贸独立站就没有靠谱的第三方谷歌Google SEO服务商吗?
这个问题是怎么引起的?今天我们就一起与大家分析一下。当每次有新的观点或者相关案例时,我们就在这篇文章上不断更新。告知大家正确的独立站运营思路,别人犯过的错,让大家在独立站运营路上少走弯路。
俗话说: 一个巴掌拍不响。 出现问题后,一定有双方共同的责任。那么我们从服务商和企业自身两个方面一起分析。
一、先从Google第三方服务商说起
服务商选择偏差与行业乱象
- 虚假承诺与效果注水
部分服务商销售为签单过度承诺“首页谷歌关键词排名”,“文章写作数量”,“保障外链数量”,实则用竞争度极低的长尾词充数(如承诺100个关键词上首页,但实际搜索量为零),AI写文章一天发3篇,没有人工干预,或采用黑帽SEO手段(如堆砌关键词、购买低质外链),短期内可能提升排名,长期会导致网站被搜索引擎惩罚。运营人员根本不理解客户产品,最终网站运营浪费时间。
识别信号:服务商回避提供具体关键词搜索量数据。一味强调长尾词重要性,加China,Supplier等词作为交付核心工作。 - 收费不透明与服务缩水
行业中存在“巧立名目收费”现象,例如:- 收取高额开户费、代理费(占预算30%~50%);
- 套餐费用包含“网站建设”“培训服务”,实际投广告资金投入不足,甚至有些服务商把Google SEM返利给客户的占为己有。
结果:预算被层层截留,真正用于推广的资金严重不足。
- 缺乏行业适配性与技术滞后
许多服务商采用标准化模板操作,忽略不同行业(如B2B工业品 vs. B2C快消品)的推广逻辑差异。例如:- 机械行业依赖深度技术内容+长周期转化,却套用快消品的爆款流量策略;
- 未适配AI驱动的广告平台(如Facebook oCPM、Google Smart Bidding),导致人工优化效率低下。
- 运营服务商一个运营人员负责太多项目,导致没有足够精力对项目的投入。以及服务商运营人员水平的差异,以及负责项目的责任心不同。 这个对于运营服务商的市场运营定位非常关键,是技术型服务型公司,还是营销性公司。 营销型公司销售人员数量远远大于技术运营人员,目标签单为主,交付能力较弱。要学会甄别实际落地项目的人员情况,这样才能在源头上找到问题,保障项目成功的概率。
二、企业自身基础能力不足
- 需要有专业的内部人员与第三方配合
企业推广资料准备;
内容审核:
运营过程中专业知识把关;
定期向领导汇报;
企业关键管理岗位人员的重视; - 内部团队与外包服务脱节
- 企业未提供清晰的业务画像(如核心客户群体、产品差异化价值),服务商盲目执行;
- 缺乏专人对接数据反馈,优化策略滞后(如月度报告无人分析,下月继续无效投放)。
总结
推广失效的本质,是技术迭代加速+ 服务商乱象 + 企业基础薄弱三者叠加的系统风险。需要注意:
- 拒绝“甩手掌柜”思维——深度参与策略制定,用数据辅助决策;
- 优先修补基础体验——网站运营计划,做有效工作等“隐形工程”比无效关键词排名更重要;
- 绑定服务商利益——为效果付费,而非为承诺付费,为无效工作付费;
- 管理者亲自过问及定期参与,有耐心有目标发展。
只有当企业自身成为“懂推广”的决策者时,第三方服务商的价值才能真正释放。
如果对于如何选择Google 独立站服务商有任何问题,欢迎与我们海派网络联系。